展覽簡介
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 曾經說過「沒有衝突便沒有戲劇」 (No conflict, no drama)。人生如戲,我們走過的每一短路,就如劇本上的每一字一句。人生的每一個章節總不能貪婪的祈求事事風調雨順,或多或少總會遇上砂石,有所經歷生命才變得豐盛,更顯珍貴。
是次《樂融展覽》展出了三個系列的作品,由一衆年屆八十至一百歲的藝術家透過繪畫、陶藝、編織裝置等作品向社會呈現長輩的睿智與創作力。透過展品,觸碰、感受長輩揭開新一頁的「旅途」。
展覽簡介
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 曾經說過「沒有衝突便沒有戲劇」 (No conflict, no drama)。人生如戲,我們走過的每一短路,就如劇本上的每一字一句。人生的每一個章節總不能貪婪的祈求事事風調雨順,或多或少總會遇上砂石,有所經歷生命才變得豐盛,更顯珍貴。
是次《樂融展覽》展出了三個系列的作品,由一衆年屆八十至一百歲的藝術家透過繪畫、陶藝、編織裝置等作品向社會呈現長輩的睿智與創作力。透過展品,觸碰、感受長輩揭開新一頁的「旅途」。
繪畫系列一:《走過的那段小路》
繪畫系列一:《走過的那段小路》
《第一章:故鄉的後花園》、《第二章:玫瑰園》、《第三章:永恆》
揭示了「你與我」人生的進程,描述了對出生家鄉的思念與幻想,經歷辛努爲家庭拼搏所收集的果子,到回歸天家的盼望。
陶藝系列二:《盛》
編織系列三:《門》
以舊衣修剪成的布條,用網編的方法,重新製作成一扇門/窗(簾),那扇門/窗通向另一個階段的自我,也通向新的社交「網」絡。舊衣分別來自廣蔭長者、同工以及觀塘社區,因此除了長者最熟悉的碎花衫、褲,也有新時代的潮服、上班一族的恤衫西裙和孩童運動衣等。創作過程中,長者挑選自己心儀舊衫衣料的同時,將舊衣剪成的布條拼湊進行網編創作,仿似與不同時代的社區人士連繫。舊衣代表過去的自身,也代表社會上不同人士,完成的作品象徵人生新階段和與社區重新的連結。各有各自的色彩和風格的作品述說着每位長者的獨特個性和故事,也讓社區人士從藝術的角度重新關注和理解我們這群社會瑰寶。